一、招生计划
我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计7人,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2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2人。
二、学习形式
2021年博士研究生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学制为4年。具体招生专业,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招生对象
“申请—考核”制招生对象为应届或往届硕士研究生,本科和硕士阶段均应为全日制学历教育。
四、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招考体检标准。
3.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信。
4.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申请-考核”制的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近5年公开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学科认定的署名文章,高水平论文须发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制订的学科高质量论文期刊目录内:见附录1),参加过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过校级科研项目;“申请—考核”制的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除外),近5年须公开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学科认定的署名文章,高水平论文须发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制订的学科高质量论文期刊目录1和目录2内:见附录1),参加过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过校级科研项目。
5.考生前置学历或学位背景原则上应与其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且硕士期间成绩优秀。
6.考生外国语语种及水平标准要求(专项计划除外),招生专业外国语语种为英语的基本要求: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招生专业外国语语种为俄语的基本要求:通过全国大学俄语四级或以上;招生专业外国语语种为日语的基本要求:通过全国大学日语四级或以上。
五、申请程序
(一)公布细则
学院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并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我院网站上公布。
(二)网上报名
我校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采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研究生报名系统。凡报考我校博士生须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网上报名,逾期不予办理。报名截止时间如有调整,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前通知。
1.网报时间:2021年01月20日—03月04日
2.网报地址:中国研招网(http://yz.chsi.com.cn/bsbm),网报步骤,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报名须知》。
3.网上缴费:考生须在网报系统在线支付报名费150元,网上报名以获得系统分配的报名号、并成功交纳报名费为报名成功标志,有效报名信息只限一条,报名费支付后一律不予退还,网报时间截止前未成功支付报名费的视为报名信息无效。
4.提交申请材料: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向申请学院提交以下申请材料(A4纸打印或复印)。
(1)《东北林业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报名系统下载,应届考生由所在学院党支部签字盖章,其他考生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所在部门签字盖章);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加盖管理部门公章); (4)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书面推荐信; (5)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6)本科阶段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证书复印件; (7)外国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 (8)获奖证书、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其他可以证明申请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材料;
(9)《报考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实表现表》; (三)资格审查
学院在复试前严格核对考生的报考信息、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学位证书、学历证书(以报名前所获得的文凭为准)、学籍、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核对原件后,复印件存档备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准考。
对考生的学位、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学院应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四)初审遴选
学院根据制定的选拔标准,成立专家小组对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打分(100分),简称为导师组评价成绩。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导师组评价成绩进行遴选,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名单,报送研究生院备案后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并发送复试通知。
(五)综合考核
考生获得复试通知后需按照学院的要求参加综合考核。学科复试小组按照规定实施本单位的综合考核工作。综合考核通过面试形式进行,具体以招生学院公布的招生实施细则为准。
综合考核包括专业能力考核(100分,含专业外国语40分和专业知识考核60分)和综合素质考核(100分)。
复试总成绩(300分)=导师组评价成绩(100分)+专业能力考核成绩(100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100分)。其复试总成绩低于180分视为复试总成绩不合格。
(六)择优录取
学院根据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实施细则,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经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无误后,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汇总,待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审定后正式录取。
六、专项计划
1.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招生,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我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3.教育部其他专项计划,待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后,研究生院将另行通知。
七、体检要求
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生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综合考核前另行通知。
八、学费
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以上收费标准若有调整,最终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为准。
九、奖助学金
东北林业大学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享受各类奖助学金,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以及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等相关文件执行,详见《东北林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
十、录取类别及录取规则
1.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录取类别一经上报教育部,不得进行修改。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生,应当由本人与学校、定向单位分别签署定向协议书。
2.录取规则如下:
(1)学院按照招生专业(方向)考生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根据考生报考导师志愿情况,结合招生专业(方向)普通博士生招生计划数,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分别进行单独排序录取,按照招生专业(方向)考生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根据考生报考导师志愿情况,结合专项招生计划数,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3)合格生源在未被一志愿导师拟录取的情况下,可在相同学科、招生专业内选择其他导师申请调剂。原则上,考生不能跨学科和招生专业调剂拟录取。
(4)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复试总成绩不合格者;考生体检不合格者;报考、复试及录取过程中弄虚作假者。
十一、违纪处罚
考生在报名或考核中弄虚作假或违反招生规定等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在校生,将通知其所在学校,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申诉
学院要保证考生申诉渠道的畅通,及时处理招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首先向申请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调查、处理。仍有异议的,可进一步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诉,并由研究生院按照教育部及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十三、其他事项
1.学籍、学历和学位认证
(1)应届生学籍认证:登录“学信网”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打印下载《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如不成功可根据要求申请书面认证,获得“学籍认证报告”。
(2)往届生学历认证:登录“学信网”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历验证,打印下载《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可根据要求申请书面认证,获得“学历认证报告”。
(3)往届生学位认证: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申请学位验证,打印下载本人的学位认证报告。如不成功可根据要求申请书面认证,获得“学位认证报告”。
(4)持国(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报告。
2.考生若为在职人员,其现从事的工作必须与其报考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专项计划除外),原则上应为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具备科学研发职能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3.档案审核:所有取得拟录取资格的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均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将档案调入我校。未按规定办理档案调转手续的考生,将被取消录取资格。学校将按有关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对在档案、人事、工资关系等方面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4.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未取得学位学历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5.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考试科目均不指定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不提供考试科目大纲。
6.根据教育部规定,研究生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7.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8.网上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否则影响考试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网报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准考,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取消报名或不能参加考试的,报考费一律不予退还。在职考生应事先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由考生本人负责。
9.学院的基本情况、科研、导师队伍、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培养和奖助等,可参阅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招生目录(附录2)。学院咨询电话为0451-82192736,材料报送地点文博楼907。
10.若国家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将及时予以公告。
11.学院将在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的指导下,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考生及考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四、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政邮编:150040
学校主页:https://www.nefu.edu.cn/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页:http://yz.nefu.edu.cn/
学院主页:https://mks.nefu.edu.cn/
监督电话:0451-82192268(纪委办公室)
十五、本简章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以国家、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附录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水平论文期刊目录
目录1: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目录2: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新华文摘全文转载、SSCI期刊 和A&H收录。
目录3:自然辩证法通讯、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东北亚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理论探讨、中国人口科学、民族研究、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与探索、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探索与争鸣、浙江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党的文献、党建、党史研究与教学、国外理论动态、教学与研究、理论视野、青年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红旗文稿、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人口研究、东岳论丛、福建论坛、软科学、道德与文明、求是学刊、青海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河南社会科学、人民论坛、世界哲学、现代哲学、中国史研究、商业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公共行政评论、国家安全研究、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展望、国际政治科学、国际政治研究、行政论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理论探索、求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政治与法律、人口学刊、妇女研究论丛、社会、社会学评论、中国青年研究、中国人口研究、民族学刊、比较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复旦教育论坛、高教探索、高校教育管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教、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与经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化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特殊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社会科学、东南学术、读书、甘肃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河北学刊、江淮论坛、开放时代、内蒙古社会科学、求索、社会科学辑刊、思想战线、文化纵横、新疆社会科学、学海、学术界、学术前沿、学习与实践、云南社会科学、浙江学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SCI来源期刊、中国社科文摘、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黑龙江日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EI来源期刊。
附录2: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邮箱)
拟招生人数
综合考核内容
学习方式
016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1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经伟
754220456@qq.com
7(含2少民+2思政)
①英语、俄语、日语选一 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伦理
全日制
李爱琴
394338202@qq.com
李铁英
865700016@qq.com
许婕
806913532@qq.com
0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王越芬
792858639@qq.com
王刚
156529872 @qq.com
邹佰峰
52562797@qq.com
杨丽艳
65217321@qq.com
0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侯彦杰
23666963@qq.com
汪金英
653391228@qq.com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关闭】